最近几天,长岛乐园村合作社的养殖户们就要收获了。栾建国正忙着将牡蛎逐一挂上塑料浮标,防止下沉,他的养殖范围,是在离岸一公里外的海域上,和现在不同的是,几年前他的养殖区域在岸边,这种近海养殖方式,带来了海水污染、海岸线脏乱差等问题,严重影响了长岛的海洋生态环境。
长岛综合试验区南长山街道乐园村养殖户栾建国:过去这一片花坛都是养殖的大棚,当时这些养殖棚主要是养海参苗的,养海参的一些污水都排放到海里去,造成了海水污染,一些海菜、海草基本上都不生长。
作为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,从2019年开始,长岛对离岸一公里范围内的围海养殖、围网养殖、筏式养殖三种养殖方式进行了近岸腾退。通过腾退改善海洋生态环境,并对海岸线进行生态修复,将过去养殖区域建设为城市公园。同时,为了保障渔民生计,当地对过去的养殖方式进行了转型升级,改变了过去一家一户的养殖模式,由党支部领办养殖合作社,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养殖,不仅海洋环境得到了提升,渔民的收益也增加了。
长岛综合试验区南长山街道乐园村养殖户栾建国:原来是个体的,因为一家一户分开了,我们现在光养殖架子就应该有3万多平米,我们养殖合作社应该说是很成功的,老百姓都得到了实惠。
长岛综合试验区自然资源局渔业科副科长李文清:在近岸腾退之后,在腾退区以外,保留了一部分育保苗代养区,就是养殖海区,保障渔民的基本生产生活。针对这个航道、锚地、港池周边的养殖设施,我们也进行了清理,保障船舶的通航安全。通过三年的近岸养殖腾退,近岸海洋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改善,近岸养殖方式逐步实现了从无序发展到生态、健康、净养、高效的养殖模式转变。
经过几年的努力,目前长岛共腾退海域面积1.77万亩,整治修复海岸线37.1公里,生态修复效果显著,鱼类的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多。此外通过海洋生态修复,海岛生态减灾能力增强了,长岛的旅游业也得到了转型提升,实现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。